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深评丨让硕士给博士腾岗,人才建设不宜太功利

来源:红网
作者:余人月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28日 07:52:41

更多

在人才建设上,还是要多些诚意,少些套路;多些长远规划,少些急功近利。

timg (6).jpeg

  有爆料称山东省临沂大学近300名教职工近期面临失业风险,这300位左右教职工的共同点是,都没有博士学位,大部分人是硕士学位。该校的一项五年规划显示,学校要在2020年博士比例达到50%。有知情人士分析称,不再与这批硕士学位的老师签订人事代理合同,或与学校急于提升博士比例有关。(12月26日《新京报》)

  据报道,从今年9月开始,临沂大学陆续有教职工与学校签订的人事代理合同到期。学校告知,此前签订人事代理合同的这批教师不再续签,而统一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这意味着,不仅薪水和福利与原来相比会变差,身份也不一样,“劳务派遣了,就不是临沂大学的人了。”

  临沂大学通过官博发布声明称,此举属于正常履行劳动合同和规范用工。从法律角度讲,学校有用人自主权,人事代理合同可以续约,也可以不续约,可进可退,但校方在一些教职工的前两次合同到期后,不第三次签约(按规定他们将成为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劳动者、学校将不能随意解雇),显然是在合理利用规则,不想再为这类员工承担责任。

  临沂大学想腾出职位来给博士让路,从一些学校争抢人才的潮流来看,也是赶时髦之举,并不奇怪。所谓大学者,盖有大师之谓也,人才是高校的核心力量,事关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学校排名等众多面子,以人才引进与储备来提档升级,是众多高校跻身前列的捷径与不二法门。据媒体报道,即便是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在法学院组建之初,也曾在全国法学学科排名前三的院校大批引进人才,使该校法学学科迅速崛起;而华东某经济大市的一所211工程院校,在“挖人”的作用下,该校的全国排名从100名左右迅速升至前20名。

  有如此示范效应,临沂大学订下2020年博士比例达到50%的目标,可谓是因时而动,在人才建设上不甘人后。目前博士的占比为26%,难免有时不我待之感,要大刀阔斧一番。只是业内人士早就指出,在人才立校上的盲目引进与“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思维并不靠谱,弊端明显,如果重头衔和“帽子”,实是一种功利化的体现,可能与教研的实际绩效相背离。表面上,引进高学历的教授、学者之类,可以让校方实力与名气大增于一时,实际上,一些人才在高校的抢人大战中习惯了待价而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成了“职业跳槽教授”,一个聘期换一个单位,每所学校待三五年,捞一笔课题费、安家费就走,并不会用心帮所服务的学校进行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到时引进的人一走,学校又是两手空空。而且,学校的重外人轻自家人,也会“招来女婿气走儿”,引发内部自身的人才不满,导致他们心态失衡,科研效率“不增反减”。

  一方面,学校可以仗着用人上的主导地位,随意不与教职工续约;另一方面,有资历水平的人才,也可以到期不与校方续约,另换门庭,造成学校的损失。因此,在人才建设上,还是要多些诚意,少些套路;多些长远规划,少些急功近利。临沂大学如果让硕士给博士腾岗,做法上或不违规,却并不明智,引进人才与自身培养并不矛盾,如果为了引进而伤害原有人才的积极性,就可能得不偿失。临沂大学是山东省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以本二批次为主,兼有专科,按理说,硕士学位的教职工当有一席之地,为了远方的玫瑰而忽视脚下的月季,又相煎何急。倒不如在政策上鼓励引导这些教职工安心教学,积极上进,从他们当中培养自己的博士与专家学者,从教学的稳定性与忠诚度上,这也更靠谱。

标签: 临沂大学;教职工;学校;博士;人事代理;合同;人才;山东省;硕士;续约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