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告别“最牛”式网络炒作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杨兴东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3日 10:07:00

更多

公共媒介要有公共责任意识,在面对此类事情时,根据事情真相进行报道,别总把网友说的“最牛”不加甄别地放进新闻,在俗套的网络炒作中,迷失自身的网络公信力。

  去年4月份,河南郑州一位女老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曾在网上引发热议。6月7日,在株洲某公司上班的苏女士,在自己的离职申请表上,填上了相同的话语。近日,很多株洲人都被这份辞职信刷屏了。记者在苏女士的这份离职申请表上看到,她的辞职理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云龙那么小,男朋友不好找。”网友评价说“最牛辞职信”。(6月12日《株洲晚报》)

  又见“最牛辞职信”。说实话,互联网社会,人们有这种个性表达,实在很正常。但公共媒介应该谨慎听信一些网友的评价,不宜把此类辞职信冠之以最牛名义。

  “最牛辞职信”一类的概念炒作,折射出粗鄙。不论何种理由的辞职,它本都是辞职者的个人追求。或许,从每个人的理想意义而言,它们对于个体都是“最牛”的,但置换于社会的沧海之中,这些又何尝不是微小的“一粟”,公共媒介与其追求这些,不如多关心一些更加有意义的网络话题,在贴近地气的观察中,捕捉这个时代真实的脉搏。

  每一次“最牛辞职信”的流行,其背后或许有网络关注的轻佻。比如“云龙那么小,找不到男朋友”,严肃的婚姻话题,套上“最牛辞职信”的外壳,社会舆论注定在这种“网红”式的新闻中失焦。对当事人而言,她所收获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关注力度。潮水退去之后,留下的只是一笑了之。

  网络社会,我们辞职公开发表“辞职信”是一种权利。但对公共媒介而言,不是说看见这些“辞职信”就看到了“最牛”的炒作。公共媒介要有公共责任意识,在面对此类事情时,根据事情真相进行报道,别总把网友说的“最牛”不加甄别地放进新闻,在俗套的网络炒作中,迷失自身的网络公信力。

标签: 辞职信;公共媒介;炒作;株洲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