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正当执法应经得起拍摄受得了围观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兵临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4日 08:55:00

更多

12日,有网友爆料称,其在徐州遇到城管暴力执法,停车观看遭城管砸车殴打。只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固守于权力“围墙”之内的封闭执法,早已不合时宜了。

  12日,有网友爆料称,其在徐州遇到城管暴力执法,停车观看遭城管砸车殴打。当天下午,徐州丰县城市管理局公布调查结果称,工作人员正常执法遭拍摄,劝阻时遭对方辱骂,拦车询问没砸车,该局将保留追责权利。

  目前看,这一事件的事实尚不清晰。究竟是城管暴力执法,还是网友夸张虚构,双方各执一词。虽然官方的舆情反应还算迅速,但因城管局乃“局中人”,其调查结果便难以完全令人信服。不过该事件引发舆论后续讨论的焦点,并非有无暴力执法的事实之辩,而是执法者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现场拍摄者。

  近年来,有关街拍执法现场而被执法者殴打的事件屡见不鲜。就在前不久,兰州发生的大学生遭警察粗暴执法事件,缘由也是街拍执法。此次事件中,双方虽各执一词,但起因同样是网友围观并拍摄执法现场。

  从现实中我们能接触到的执法情境看,警察也好,城管也罢,其街头执法虽然并不涉及保密要求,但都不愿意被公民拍摄,不愿意被公众围观。

  正常的执法为何不让人拍摄、围观呢?一个能够拿到桌面上说的理由可能是:保护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的确,在一些执法中,随意拍摄执法现场可能会侵犯相对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但奇怪的是,在一系列街拍执法遭暴力制止的事件中,相对人大多没有提出质疑和反对,反倒是执法主体无法容忍。顺着这种思路分析,就不难触及执法者的强权心态,以及对自身执法不自信的自保心理了。

  从法理上分析,有权拒绝被拍摄、遭围观的主体应是相对人,执法主体并没有这样的权利。相反,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批评权,公民用自己的手机拍摄执法活动,围观执法现场,恰是行使对执法过程监督权的重要方式,只要不妨碍正常的执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权益,就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遗憾的是,这种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在实践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钳制。法律的良好实施需要文明公正规范的执法,这往往是建立在全社会对执法过程的监督基础之上。因此,最需要监督和曝光的是暴力执法、违法执法现象,而恰恰在这些不规范的执法过程中,执法者最容易以“妨碍执法”为借口阻挡公民监督。合法、正当的执法,不应该惧怕被拍摄、被围观。一些执法者不仅害怕,还对拍摄者予以警告驱离,这里面的怪诞逻辑貌似让人看不懂,但说穿了其实是“你懂的”。只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固守于权力“围墙”之内的封闭执法,早已不合时宜了。

标签: 执法;拍摄;执法过程;公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