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干,不当走读生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王玉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21日 07:23:00
干部不当“走读生”,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情牵基层。这需要充分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
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要求基层干部“扑下身子安心干”时,形象描绘了一种干部作风浮夸现象:如果乡镇干部天天当“走读生”,从来不在乡镇过夜,一到节假日就跑得无影无踪,那肯定算不上好干部;如果村干部天天忙着自己的生意,村民办个事也找不到人,那也不是称职的村干部。他同时殷切期望:广大乡村干部要把自己深深植根于基层这块沃土,安心干事、用心干事、尽心干事,让自己身上的乡土味更浓些、泥土味更重些,争做“进村狗不叫、群众问不倒、干活茧不掉”的干部。
“走读生”是形象说法,意指一些干部工作地与生活圈分化。平心而论,并非所有“走读”都不可理解。城市化迅猛,一些乡镇干部进城买房,一些村干部在城市发展实业,“走读”难以避免。但是,如果“走读”把一颗服务联系群众的真心走失,其贻误实干的危害就值得警惕。更有甚者,少数村干部长期外出经商,习惯对村务“遥控指挥”或不管不顾,引发村民不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当前,浙江正大干“十三五”,决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城乡掀起实干热潮。值此全省上下实干争先之际,我们迫切需要大批与群众关系熟稔、亲密的实干型干部,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宣传党委、政府政策,带领群众共创未来。走读不走读,实干效果大不同。为何有些地方明明为群众办好事,群众就是不买账?为何有些地方干部在前面战鼓擂得震天响,群众只是远远观望?背后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如果一地基层干部常年“走读”,不跟群众水乳交融,必然在群众面前丢了发言分量,组织引领群众实干的效果亦必大打折扣。
干部不当“走读生”,需要一套指向实干的制度约束。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行全省乡镇干部“住夜”制度,开展“走村入户”和“夜访夜谈”活动,有效构筑了实干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须进一步完善乡镇和村干部坐值班制度,确保基层干部集中精力实干。规章制度上墙,值班人员公示,举报电话公示,岗位和职责公开,群众方能监督有路。同时,强化日常督查和及时有力的问责。对于问题严重的地方,更要用铁腕治理,狠刹“走读”之风。
干部不当“走读生”,需要有利于实干型干部脱颖而出的“指挥棒”引领。一方面重视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开展村级组织换届人选排摸,对于长期无法正常履职、妨碍实干的村干部,坚决予以劝退。同时,鼓励干部安心基层实干创业。今后,我省将继续提升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有乡镇工作经历的比例,以及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市(县、区)工作经历的比例,这无疑会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上引导更多干部一心扑在基层。
干部不当“走读生”,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情牵基层。这需要充分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增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饱含对群众的深厚情感,必能时刻倾听民声,带领群众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干出党员干部形象,干出党委、政府威信,干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风范。
标签: 走读生;村干部;干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