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双11”未必是理想购物模式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毛建国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11月14日 08:15:03

更多

今年“双11”期间,北京快件预计将处理6000万件,高峰日一天就将有2500万件,快件日处理量和派送量将于14日达到峰值。从顺应发展消费需求来讲,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商业,都大有机会,需要大加努力。

  今年“双11”期间,北京快件预计将处理6000万件,高峰日一天就将有2500万件,快件日处理量和派送量将于14日达到峰值。国家邮政局预测,“双11”期间,全国快递业务量预计达到10亿件,最高日处理量可能突破2.4亿件,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将有200多万名员工参与处理“双11”的货物。

  如果说这只是预测的话,那么已经公布的“双11”数据,天猫“双11”卖了1207亿,这已然是完成时了。看看这个数据,所有人都会觉得,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正被互联网和高科技一点点地打开。如果说这个市场还有什么“天花板”的话,那也只是因为一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只要解决了“短板”问题,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么大的成交量,这么多的快件,就放在那里,不能不让人感慨,“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的电商,真的不简单。但是,“双11”的成功,是否就能够说明,今天的电商模式已经完美无缺,这就是人们理想中的购物模式了?答案是否定的。在看到电商成功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个市场蕴藏的巨大风险。

  人们习惯把电商的成功,归结为市场的力量。硬币的另一面,是实体商业的无力。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相对于电商在中国的风生水起,在很多国家,电商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比如在日本,实体商业的日子其实并不差。何以如此?这是因为,日本的实体商业,很好地实现了购物体验,而且价格也不夸张。以此反观中国实体商业,不仅没有在购物体验上形成绝对竞争力,而且在价格上存在巨大软肋。这恰巧成全了电商,造成了电商的异军突起。

  电商对准实体商业的软肋成长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商模式没有自己的软肋。永远不要怀疑,电商的最大优势就是方便和便宜。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肯定要往消费体验上走。而且,在电商的倒逼下,实体商业面临的物业成本过高问题,也有可能得到缓解甚至解决。加之电商在发展中,存在着“假交易、假打折、假商品”问题。这一背景下,电商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发展风险。

  对此,一些电商也看到了问题所在。比如马云就讲,“未来的新零售需要线上和线下结合”,新零售不是取代电商,而是会让纯电商的日子变得难受,如果电商不去考虑89%的传统零售,不把数据、物流线上线下整合到一起,电商走不久,“双11”也走不久。这种认识显然是清醒的。看到问题并不代表就能解决问题。对于电商来说,要想永续风骚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实体商业来说,这也是一个提醒。毕竟,庞大的内需市场不能仅由电商打开,在扩大内需和满足需求上,离不开实体商业。

  从中不难看到,“双11”未必是理想购物模式。就目前而言,不能因为看到了“双11”的巨大成交量,也就“一俊遮百丑”,以为这一商业模式已经无懈可击了。事实上,面对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现行的电商模式绝不是终点。如果电商失去了创新求变的基因,开始守成,甚至沾沾自喜,那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会无限扩大,等待今天风光的可能就是风险。

  马云还有一句话讲得很好,那就是“有多少人喜欢‘双11’,就有多少人讨厌‘双11’”。其对应的一点,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双11”,这一模式也未必是理想购物模式。因此,就当前而言,盘点“双11”不能只关注总成交额。从顺应发展消费需求来讲,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商业,都大有机会,需要大加努力。

标签: 电商;消费需求;快件;内需市场;成交量;零售;风险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