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裸条”事件,舆论越跑越偏了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吴龙贵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2月06日 09:05:21

更多

10G“裸条”照片和视频资料的流出持续引爆舆论,有媒体梳理后发现,压缩文件内容涉及161位女性,年龄段集中于17岁到23岁之间。

  10G“裸条”照片和视频资料的流出持续引爆舆论,有媒体梳理后发现,压缩文件内容涉及161位女性,年龄段集中于17岁到23岁之间。此外,从流出的QQ聊天截图来看,放贷者鼓励“裸贷”女性自渎来获取贷款,以及以“肉偿”方式来还清欠款。

  媒体的统计显示,161名涉事女性中,共计28人学校信息被泄露,其中10所为高职或专科院校,剩余多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师范学校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了“重灾区”。而从地域分布来看,绝大多数借款人籍贯为三四线城市,且居住地在农村的较多,籍贯地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人数不超过总数的5%。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份统计传递出的信息都很明确,即这些“裸条”借款者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条件都很普通。公众很难不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么多女大学生因为几千块钱借款,而甘愿身陷“裸条”风波,这或许就是原因之一。

  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媒体的初衷,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因为有了较为具体的指向,不少人下意识地进行了身份归类,进而引发了地域歧视和院校偏见的争议。新闻背后的跟帖中,就有很多来自四川以及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表达了不满情绪,认为该统计暗示性太强,有失公允。

  这恐怕是当下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一些负面事件中,如果当事人的籍贯等信息被舆论强化、放大,很多同属一地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被冒犯”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敏感。严格来说,这份统计并不科学,比如161名涉事女性中只有28人的学校信息被泄露,取样的样本明显偏少。再比如,借款者多来自三四线城市,且居住地在农村的较多,是不是就能与经济条件画上等号?也未必。

  事实上,比借款者的籍贯和所属院校更值得探讨的是,“裸条”借贷究竟是陷阱还是合谋?根源是一些女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而一时冲动,还是在网络借贷的掩护下,某些社会力量已经进入高校,形成了情色交易的利益链?据报道,资料中放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QQ对话,双方都有很明显的性隐喻,且有6段视频被标注为“肉偿”。这些细节表明,涉事女大学生对“裸条”的风险有足够的认知,且配合度较高。这种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指向的不仅是高校管理、平台监管,公安机关也有必要及时介入。

  女大学生、裸条……本身就很具有话题性。加上自渎、肉偿等情节,更为这一事件增添了一丝香艳色彩。舆论关注这些热点,可以理解,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对于一起公共事件,舆论的大体方向不能跑偏,从而弱化了更有价值的议题。而在此事件中,更有价值的议题显然不是籍贯和院校的统计,而是对于“裸条”事件的本质探究和防范治理。


标签: 籍贯;院校;大学生;统计;学校信息;借款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