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园欺凌需要普适经验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然 玉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2月13日 08:05:22
拒绝承认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这至少意味着学校的管理者能够对此类事件有所准备,防患于未然,也能在事发后沉着应对而非猝不及防。
近日,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学校回应:针对不实言论将追究相关主体责任。北京市教委表示,高度重视此事,呼吁关注事件中每一个孩子的健康。
由于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校园欺凌现象再次引发广泛讨论。事实上,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相较于最开始社会的无动于衷,如今公众的愤怒与反弹已成为主流情绪。这一变化实则表明,随着权利意识的觉醒,校园欺凌所面临的现实处境已经极大变化。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与教育失当不无关系。一方面,现有的学校教育极缺关于人格教育、人文教育的内容,即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往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许多学校也并未教授学生们足够的自我保护技能,这在客观上提高了欺凌事件的产生概率……重视学科知识的灌输,轻视情绪辅导、性格引导,这样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校园欺凌的恶果。
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的施暴行为。但在过去,学校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只是将之当成“学生争执”淡然处之。在这种认知前提下,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欺凌预防、介入和应急处置机制。常态化防范的缺失,直接导致极端恶劣的个案频发。在一些校园里,教师很少会对被欺凌学生的投诉足够重视,而那些长期施暴的“危险学生”也很少会得到足够的风险评估和事前干预。相较于校园欺凌的普遍程度,我们的学校显然还未形成一套与之对应的标准化处置方式。
更为恶劣的是,不少学校在处置校园欺凌时,往往都秉持着“遮丑”心态,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这种心理下,施害者与受害者都会被学校视作“添麻烦的人”。在我们的校园中,欺凌事件虽然时有发生,可是管理者几乎从不公开、坦诚地谈论和反思此事。拒绝承认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欺凌还会继续发生,而且每一次都会被当作偶然的特例搪塞过去。
时至今日,在一次次的个案之后,在一轮轮的讨论之后,我们理应找到一套广泛适用的经验和方法,来有效地保护孩子们不再遭受暴力与欺侮。这至少意味着学校的管理者能够对此类事件有所准备,防患于未然,也能在事发后沉着应对而非猝不及防。
标签: 校园欺凌;学校;欺凌事件;管理者;个案;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