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浙江百村故事⑨丨心怀百姓垂青史——嘉善丁栅村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徐顺甫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16日 07:39:26

更多

  丁栅村隶属于嘉善县姚庄镇,村域面积6.88平方公里,全村约3300人,距今约500年历史。明代清官丁宾入京后,其家属在屠家浜北岸建造府宅,并在镇四周河、港水面建栅栏,以防盗贼,村庄因此得名。

4.jpg

  绘图:曾令兵

  《南京通史》对明代众多地方官的描述中,仅浓墨重彩书写了三位名臣,除王恕、海瑞外,第三位就是丁宾。丁宾(1543-1633),字礼原。考中进士后,初授句容知县。赴任前,他的父亲拉着他的手告诫说:“你此次赴任,戴乌纱帽的说好,我不信;戴吏巾的(指官府当差的吏员)说好,我更加不相信;即使是穿青衿的(明代秀才的常服)说好,我也不信;只有戴瓜皮帽子的(指老百姓)说你好,我才相信。”在父亲的勉励下,丁宾决心做一个心怀百姓的好官。

  在句容县任上,丁宾兢兢业业,孜孜求治,把百姓的事情当作最重要的事来办。白天伏案之余,或与地方士绅交谈,或拜访乡间耆老。休息时,若有人来访,往往是不及整理衣装便接见。即使夜间就寝,也是手握笔管,念念不忘的仍是百姓之事。丁宾以敏识强记著称。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即使是村夫野民也不会忘记,数年之后相见,仍能直呼其名;乡下百姓的田产牲畜,皆了如指掌;民间争讼之事,往往一语点明其中症结。离任后,当地百姓建起生祠,纪念他的恩泽。

  任满回京后,因为他不肯做假证诬陷同僚,得罪了首辅张居正,丢官回家。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才起复为南京大理寺右丞。

5.jpg

  《丁清惠公遗集》

  南京在明代被称为留都,与北京一样设立了各个衙门。一般是作为资历较深、声誉较好的官员颐养天年的地方,或是打发那些性情耿直又没有什么靠山,不被当权者喜欢的官员的地方。但是,丁宾在这个赋闲之地当了三十年官,却大有作为,善政多多。

  他改革了商业铺行和火甲差役,修葺了凤阳、泗州的皇陵和各大殿、留京公署、桥梁、驿站,饬令下属治修闸坞,开浚江浦,筑高河堤等几十处,扩建方正学、王阳明两个祠堂,还完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将从上元至丹阳的土路,全部改铺为石路。凤阳人刘天绪妖言惑众,弄得人心浮动,坊间不安。兵部尚书孙鑛想要彻查,结果牵连了许多人。丁宾了解真相后,严惩真正的罪犯,释放了无辜者。

  每当遇到旱涝灾害,他不仅向朝廷报请赈济,还经常捐出自己的家财救济灾民。岁末寒冬,出门常常让人负钱跟随,把钱送给那些饥寒交迫的人。南京百姓感念丁宾的种种惠行,亲切地称他为“丁管家婆”。首辅叶向高也称赞他说:“留都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仰赖丁宾这个福星方才获得安宁太平,真是功德无量啊。”

6.jpg

  明思宋 崇祯皇帝

  丁宾一生为做善事,前后捐银三万两,约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万元。然而,丁宾对自己的要求却十分严格,自奉俭约,住处卑陋,坐的是柳木椅,挂的是粗布帷,桌椅床榻几十年不换,生活清简得就像一个苦行僧。

  崇祯六年(1633),丁宾离开了人世。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百姓。临终前上疏皇帝,请求辞去皇帝给予的荣衔,将赐给他建立坊表的钱,用来帮助百姓。

标签: 百姓;南京;凤阳;句容;苦行僧;崇祯皇帝;地方士绅;旱涝灾害;救济灾民;颐养天年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3/W02017031626097502046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