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浙江百村故事⑲丨崇学重教在大陈——江山大陈村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高君    责任编辑 吴晔
2017年04月11日 14:21:20

更多

直至今天,汪氏祠堂仍被作为村中集会场所和大陈中学学生寝室之用。

QQ图片20170411082008.png

  广角镜头中的大陈民居的大屋顶


  大陈村隶属于江山市大陈乡,坐落于江山北部,三面环山,回龙溪横穿村落而过,已有500余年历史。村域面积4.62平方公里,全村约1300人。大陈村,古称须江乡九都大陈庄,村民民风淳朴、尊孔推儒,读书重教之风世代相传。

  大陈村汪氏家族系黄帝之后,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后裔。源于歙州,得黄山之灵气。唐贞观年间(627-649),歙州刺史汪华,因军功封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自此,子孙繁衍,衣冠济济,又流布徽州绩溪、婺源等地。

  明永乐年间(1403-1424),越国公30世孙汪普贤,由常山金桥川(今常山球川石桥头)迁江山大陈,并命名为环山。以志山环水抱,又谐黄山之音。经数百年开拓经营,并经商致富,大陈汪氏成“三衢阖郡之巨族”,“烟居数百家,云连鳞次,皆其一姓富饶之家,兼有江(山)、常(山)、西(西安,今衢州),开(化)四邑之田。析居于外者,不可枚举。”

  作为首富的汪氏具有崇德尚文、诗礼传家、崇学重教的传统。其积德行善,铺路修桥、建凉亭、施药医,尤其重视后代教育。清同治十一年(1872),族长汪膏、富商汪乃恕等“为培士久远计”,引领族人捐资,置田370亩作基金,创办萃文(基金)会,并各捐献白银数千两创办萃文私塾(又称“环山会馆”)。私塾就开设在汪氏宗祠内。

  萃文会规定族中学子,无论男女(含妻、媳),不论出身,分为高小、初中、高中(含大学预科)、大学正科、研究生、留学日本、留学英美法等国7个等级,分别给予每人每年4、30、60、100、160、320、640银元的补贴。每年冬至祭祖时节,并拨出专款,根据学历,给予不同的物质奖励。同时,学成后服务社会的学子,也会按照薪金比例作出一定的回报。


QQ图片20170411081933.png

  汪氏宗祠的正门


  光绪末年,随着西风东渐,萃文义塾改为私立大陈萃文初等小学堂。这是江山最早的新学之一。民国三十一年(1942),族人汪汉滔,以宗祠租谷12.75万斤为基金,创办私立萃文中学。这是上世纪30年代衢州地区独一无二的民办中学。沿袭助学与奖学制度,并聘请名师执教,以教育质量见长,名扬浙西南。

  解放后,私立萃文中学停办。1951年8月,利用萃文中学校舍创办江山初级师范学校。此后,相继为鹿溪中学、大陈中学、大陈小学校舍。直至今天,汪氏祠堂仍被作为村中集会场所和大陈中学学生寝室之用。

  在汪氏家族兴办义学的影响下,大陈村尊儒重教,兴教办学、崇文向善,致子孙腹有经纶、囊有金银,亦儒亦商,代有簪缨。如今,大陈村已经是首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村落,这是一个迷人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


QQ图片20170411081954.png

  农历十月初十,宗祠内举办的麻糍文化节庆典


标签: 百村故事;江山大陈村;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村落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4/W0201704113038968878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