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立德树人:高校立身之本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陈寿灿 陈仁涛 楼闻佳    责任编辑 ​江于夫
2017年02月20日 07:32:31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报约请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仁涛、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学生楼闻佳就此进行探讨。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江于夫

  嘉 宾

  陈寿灿(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陈仁涛(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楼闻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就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对此我们应如何理解?

  陈寿灿:当代中国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育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工作,高校能否成为一流的高校,其根本在于能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展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育要回归初心,回归本分,回归梦想,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生健康成长上,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拥有灿烂的人生,也让国家拥有光明的未来。

  陈仁涛: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阶段,不只是学知识长才干的过程,也是一个“明德成人”的过程。大学生自身在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而这样的立场与方法,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逐步达成的,这就是理论武装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明确个人在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以及个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在纷纭复杂的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形成正确的鉴别力、判断力、分析力,具有清晰、敏锐的政治头脑,确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陈寿灿:党的事业关键在人。高校是培养人的重要阵地,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阵地。新时期,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传道者”须成为明道者、信道者

  主持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应怎样发挥自身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陈寿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新时期高校工作的使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一名“传道者”,其本身必须成为一名明道者、信道者,这意味着教育者必须系统掌握、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明道才能讲道,传道者当须信道。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楼闻佳:老师的师德与示范作用在同学中间拥有巨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乃至课下的有关言论,都会对同学们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思政教育要求老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多弘扬正能量,多解疑释惑,多启发引导,不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不迷信、不传播那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错误观念。

  陈仁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教授知识的导师,同时还是思想和道德的导师。我们教师自身需要有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训练,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娴熟的育德能力。我们必须明白高校的根本使命职责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要抓好道德人品教育,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崇高理想和良好品质。

  陈寿灿:作为高校领导,我们要与师生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教学工作,要亲自讲思想政治课,摸清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找到改进方法和途径。高校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基层工作,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发挥高校党委把方向出政策的主导作用、院系党委强化保证监督发挥主体作用、党支部主动发力发挥主心骨作用、党员把自己融进去发挥主人翁作用,形成具体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如何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陈寿灿: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热爱、忠诚并献身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师德的实践基础,也是教师从业的最基本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造就自身的人格魅力,师德魅力具体体现于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中,历代教育者反复强调的“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等原则,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育者人格的具体体现。在提高自身能力与修养的同时,还要能对受教育者进行伦理关爱和心理沟通、交流和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健全的人格,确立个人发展理性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在强调高等教育本身的重要性及其在当前的迫切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者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我们必须加快建构合理、高效的对教育者本身进行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机制,回答好这个当前中国高校教育的重大时代课题。

  陈仁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师德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努力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更加重视因材施教,真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陈仁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是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而理解政治、形成判断和评价能力,就不只是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知识”,而是培养判断意识、理论判断力、理论敏感性。大数据时代,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有适合其特点的方式方法,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楼闻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非常契合我们90后大学生的愿望和需求。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也要求老师们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速丰富线上线下教育渠道和载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活起来。

  陈寿灿: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严而又实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主持人: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在有的高校课堂上,确实存在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等现象。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怎样消除这些不良现象?

  陈仁涛:站在历史与现实新的交汇点,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从当前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为基本遵循,根据学生的特点,以个性化的风格,引导学生从理论学术方面去探究教材中涉及的系列重要问题;通过批判性学术思维的锻炼,引导学生认同教材的重要判断与命题,进而让学生理解这一学科更深层次的内在逻辑,达到对理论体系的系统建构。惟其如此,才能使构筑大学生精神之厦的“蓝图”不走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源头活水常清”,才能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主持人: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现实中,怎样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呢?

  楼闻佳:说实话,从我们学生的感受来说,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着僵化固化、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同学们不愿意听思政课,认为思政课就是讲套话大话,认认真真迎检查,扎扎实实走过场。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真正获得同学们的认同吗?我们期待学校设置课程的时候,关注同学们的感受,重视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期望老师用扎实的学理与学术功底,结合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入脑入心。

  陈仁涛: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称之为“理论课”,需要揭示规律的科学性、深刻性、解释力。当代大学生非常渴望生动鲜活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研究式、讨论式、辩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历史观、国情观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作为理论课教师,我们必须增强理论引导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教学能力和回答重大现实问题能力,始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定理想信念放在课堂教学首位。实践表明,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洞察中国社会的过去、当下和未来,可以把教材的主体内容安置在一个具有自恰的学术合理性和历史合理性的框架之中,可以在理想和现实的自然落差和无限趋近之过程的展示中,解除学生之惑,打破思想迷局,从而获得强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而把大学生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让大学生们更加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自觉地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

  陈寿灿: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既要不断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走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台,又要推进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还要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这部鲜活教材。同时,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化各类阵地建设管理,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标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xxjhjs/201702/W0201702202623664600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