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信息时代,手机不能成为洪水猛兽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胡欣红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2月11日 08:37:55

更多

学校不能视手机为洪水猛兽。手机是高科技,使用不当是魔鬼,使用得当也可成为天使。单靠一纸禁令将手机拒于校园之外不仅勉为其难,对那些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越是严禁,反而可能会越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偷偷摸摸地寻求“刺激”的感觉。“堵不如疏”,不妨适当转变思路,尝试一下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学校不能视手机为洪水猛兽。手机是高科技,使用不当是魔鬼,使用得当也可成为天使。单靠一纸禁令将手机拒于校园之外不仅勉为其难,对那些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越是严禁,反而可能会越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偷偷摸摸地寻求“刺激”的感觉。“堵不如疏”,不妨适当转变思路,尝试一下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近日,广州18万高中生重返校园。许多学生在寒假期间与手机展开了“亲密接触”,开学意味着“机不离手”的日子又要结束了。对于给孩子配智能机,有64%的受调查家长表示,是因为孩子学习时要用到智能机内的学习软件,所以作出了妥协。不过,大部分中学对手机还是“严防严控”,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尤其是教学区域,一经发现,马上没收,一些学校甚至屏蔽了教学区域的信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何管理学生手机成了不时“惹是生非”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机在手,大人尚不能自控,何况孩子?一位因一时“心软”给女儿换了一部智能手机而后悔莫及的家长魏先生就深有感触:“周末在家就是机不离手,吃饭的时候都低着头玩手机,在房间关着门做作业的时候,也要拿着手机进去,说要用到学习软件……看到她这个样子我就觉得很心烦!” 父女之间为手机争执不休,收不回管不住,可谓进退两难。

  学生使用手机不仅会影响学习和健康,还可能导致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弱化甚至丧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每在电脑或手机前度过一小时,面对面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就减少近30分钟。这就让研究人员担心,控制人类面对面交流的神经回路会产生退化,大脑的神经递质也会减少,甚至失去功能。随之而来的后果是,人们的社交技巧将变得笨拙不堪,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会产生障碍,甚至经常曲解、忽略微妙的非语言信息。

  事实上,那些因沉迷于网络等虚拟世界而自我封闭的人已经证明了这种顾虑并非空穴来风,现在的少年儿童理解人们面部表情或表达同理心的能力正在变弱,“孤独的社交”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普遍现象。理解他人表情、语义的能力是人类经过长期进化而获得的,如果被一部小小的手机所毁掉,岂不悲哉!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完全禁绝手机既不近人情,也无法做到。冒着“见光死”的风险,学生纷纷跟学校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是用解题软件“刷题”,有的是为了组织活动时沟通协调之便利,也有人坦言“追剧”……为了躲避巡查,学生们花样百出:有人将手机放抽屉里,有人将手机夹在书本中间。这样的“较量”,没有谁会是赢家。

  面对问题,有的学校故步自封,甚至不惜装作“套中人”。而有的学校则紧跟时代潮流,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上海市市西中学(高中部)免费Wi-Fi覆盖全校之事,或许就很值得借鉴。

  具体而言,该校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该校推出一款基于Wi-Fi全覆盖的“市西中学智慧校园”的App,学生可通过学号和密码进入系统,不仅能预约机房、舞蹈室和各科实验室,还可预约各科的教师。有学生表示十分受益,下课后常用Wi-Fi看其它高中名校的网络公开课程,或是用App预约乒乓室在午休时打乒乓等等。

  当然,不少家长也担心会分散了孩子注意力,甚至上网成瘾。为此,学校在事先引导学生认知无线网络利弊的基础上,还采取上课时间教室屏蔽Wi-Fi信号等手段进行限制,只有一些开放空间如图书馆、电脑房、会议室、沙龙和休闲吧会全天开放Wi-Fi。一言以蔽之,只要家长和学校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校园Wi-Fi方面做足工作,学生对于信息筛选就会有理性判断。

  总之,学校不能视手机为洪水猛兽。手机是高科技,使用不当是魔鬼,使用得当也可成为天使。单靠一纸禁令将手机拒于校园之外不仅勉为其难,对那些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越是严禁,反而可能会越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偷偷摸摸地寻求“刺激”的感觉。“堵不如疏”,不妨适当转变思路,尝试一下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手机管理难题,倘若改“较量”为“商量”,一念之转,或许就会别有一番天地。一味板着脸“严禁”,绝不是应对之良策。

标签: 手机;学生;学校;家长;逆反心理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2/W02017021130656119837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