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观察丨浙大论文新规引热议 高校应如何评价报纸理论文章?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高建旺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18日 14:29:12

更多

如果文章不是发表在冠有明确的“理论”版,不管是历史学版,还是文学遗产版,也不管是是国学版,还是学术版,都很难获得理论学术文章的认真对待。这种版面理论机械化的评价机制,严重阻碍了学者藉报纸发声的学术情怀。

u=2254771483,8267479&fm=11&gp=0.jpg

  浙大论文新规引发热议,其一些做法虽有商榷的地方,但把报纸理论学术文章的网络反响纳入评价机制,尤其值得称道。本文就当下报纸理论学术文章的评价现状及其缺陷做了粗浅的扫描,希冀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评价更趋合理,更趋完善。

  哲学社科评价事关社科人员的切身利益,而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社科评价有助于平息社科人员内部的“不同声音”,进而凝心聚力,有效调动社科人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体系增砖添瓦。文运与国运相连。无疑,社科界除了在期刊阵地发声之外,在报纸媒体发表理论学术文章,也是其以丰厚的学养积极介入时代社会的重要路径。因此,给予报纸媒体上发表的理论学术文章一定的认可,也是哲学社科评价应有之意。惜现有的报纸理论学术文章的界定与评价,不像期刊论文一样,有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可循的规则,而是乱象纷呈。

  版面理论的机械化。报纸的版面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涉及到理论学术文章的版面有理论、学术、国学、史学、哲学、文学遗产、历史学、政治学等,但社科人员供职的高等院校,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报纸版面时,大多数却简单粗暴地以理论版涵括。如果文章不是发表在冠有明确的“理论”版,不管是历史学版,还是文学遗产版,也不管是是国学版,还是学术版,都很难获得理论学术文章的认真对待。这种版面理论机械化的评价机制,严重阻碍了学者藉报纸发声的学术情怀。

  论文字数的机械化。对社科界而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权威报纸的理论版发文,其难度较之在cssci上发文,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从发文数量上看,理论版一般刊发3至4篇,因此,除非是“要论”,理论版的文章一般不足2000字。但在许多院校,却把理论版字数硬生生地要求到2000字以上,甚至4000字以上。言外之意,少于2000字,是不会走入学术论文的法眼。学术论文,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以字论文,不以文之质论文,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一篇小的理论文章,逻辑清晰,分析透彻,言之有据,能阐明问题,也应当是好的论文。

  评价的地方任性与原则的缺失。全国报纸种类繁多,哪些报纸的“理论”版受学校青睐,标准不一。省报理论版发文,有的院校当成核心期刊发文,有的却不予承认;全国性的报纸,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发文,大多数院校予以高规格对待,而《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等,则因学校而异。特别有趣的是,有些985、211院校规定,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刊发的学术理论文章,也享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的待遇。而知名度不及985、211的院校则罔顾实情不予理睬。再从影响上看,期刊上的论文若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录或全文转载,院校在考核社科科研体系中也分外看重。反观,报纸上的理论学术文章,即便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作为“社科要闻”或“最新成果”等转载,也很难获得高校社科科研评价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报》号称是“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以“突出国家水准”转载文章,但面对现实,遇到了无情的漠视。这种“各吹各的调”,地方任性与原则的缺失使得社科科研评价呈现出混乱而无规则的乱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段发人警醒的话:“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对网络中出现的“疑难病症”,官员责任不可忽缺,高校社科工作者接地气的学术理论短文也不能缺席。因此,规范的报纸学术理论论文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社科工作者对网络“疑难病症”积极的学理介入,从而使“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更好地落到实处。在倡导融媒体及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报纸学术理论文章较期刊“冗长”的“八股文”,更容易被学院派外人士所接触,也使受众更为广泛。这并不是贬低期刊的学术论文,而是强调报纸学术论文有期刊学术论文所不及的地方。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中,报刊学术理论文章的评价无疑要有一定的席位。如果任由报刊学术理论文章的评价野蛮生长,则有损于哲学社科评价的权威与公开。报刊学术理论文章评价的地方性与原则性,理应得到规范。克服版面的唯“理论”倾向及字数的限定,权威报纸及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作为成果转载的原则认定等,皆应有章可循。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章;评价;社科;学术理论;理论学术文章;理论版;学术论文;发文;院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9/W0201709183810263607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