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暖评丨“冰花男孩”,用希望照亮未来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陈进红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11日 07:44:52

更多

“冰花男孩”需要的不仅是取暖设备,更需要的是教育改变命运的畅通大道。

timg (37).jpg

  头发被冰花覆盖,像顶着一头雾凇,脸庞冻得红扑扑,手提着书包站在教室里,背后是同学们的笑脸。昨天,这张“冰花男孩”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打动了无数网友。这位冰花男孩是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力辉苗圃希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小福(化名)。

  估计很多网友都和我一样,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是搞笑,第二眼是疑惑,而看到第二张照片——满是裂口的手下,是一张99分的考卷,心里何止是感动,是戳痛。

  冰花男孩的眼神,让我想起1991年希望工程海报里的“大眼睛”。27年过去了,环境变了,时代变了,社会主要矛盾也变了,但那双握笔的长满冻疮的小手没有变,红扑扑脸蛋上那渴望的眼神没有变。

  伴随着10万+的点击量,捐款慰问也如雪花般铺天盖地而来。而“冰花男孩”需要的不仅是取暖设备,更需要的是教育改变命运的畅通大道。报道说,转山包小学距离鲁甸县城50多公里,现有专职教师8人,学生141人,生源来自转山包16个自然村。距学校最远的学生,要早上五点半起床,步行三小时山路上学。当年我们是要让“我要上学”的“大眼睛”能读得起书,如今是要让“冰花男孩”读得好书。

  网友用温暖励志的话鼓舞着男孩,“你现在的苦,必将照亮你前行的路。”“人生实苦,请你足够相信。”但实际上,苦难并不值得赞美,能够让孩子们足够相信未来,照亮未来的不是苦难,是心中的希望。

  冰花男孩说上学的路很远很冷,但他不觉着苦,学校的饭很香,有牛奶面包,平坦的水泥路离家也越来越近,他心里充满了希望。如何能够留住孩子眼中的希望,让他在若干年的苦读之后,感叹的不是“寒门难出贵子”的无奈,才是社会应该回答的问题。

  当我们在苦难中看到励志的同时,“冰花男孩”背后所附着的“留守儿童、农村教育、扶贫”等社会问题才是真正戳痛人心。城里的家长还在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这样的网文对照自己而焦虑不已。而“冰花男孩们”不论是暑假还是寒假,他们的希望都在山野里。在教育资源巨大差异下的两个孩子去面对同一场考试,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位贫困地区的校长说“我们农村的孩子,从起点就输了。”只有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才能使贫穷不再成为世袭。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恰恰使得教育成了新的不公平。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贫乏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就输了,而高中阶段的优质教育又过于集中在一些“超级中学”,比如,去年广西凤山县高级中学高考“零一本”,就是教育资源失衡的无奈现状。因为教育硬件、师资队伍、优质生源等教育资源的缺失,只能让好的越好,差的越差,逐渐形成教育的两极分化。

  上学从来不是苦,苦的是没有希望。搞好偏远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不仅是为孩子们创造舒适便利的求学条件,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才是真正照亮“冰花男孩”的未来。

标签: 冰花;男孩;教育资源;山包;孩子;鲁甸县;上学;贫困地区;学生;希望小学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