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锐评丨博士之死,谁之过?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吕苏娟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0日 19:45:01

更多

寒窗苦读十年,本该一朝衣锦还乡的人,最终却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28岁。但现实中,一些高校教师,却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仅使唤他们干一堆的杂事,还连他们的科研成果都占为己有,被学生不无讽刺地唤为“老板” 。

timg (6).jpg

  寒窗苦读十年,本该一朝衣锦还乡的人,最终却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28岁。

  近日,就在大家欢庆跨年时,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的亲人和女友却迎来了人生的一大噩耗:去年12月25日,杨宝德从学校公寓出走;第二天,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

  亲人离世已够让人伤心,但更让人伤心的是,当杨宝德家人得知其失踪后,奔赴西安请求其博导周某帮助时,周某不仅漠不关心,甚至还直接拉黑了他们。有人失踪,即便是陌生人,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也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更可况还是自己的学生?这样的老师,如何配得上“学生第二任父母”的称呼?又如何能担得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据报道,杨宝德“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因“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而背负太多压力,导致大多时间在“做无用功”。看不到希望的杨宝德,甚至在读博的第一年就想过自杀,甚至也曾尝试过自杀。但当其女友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周某时,却换来了周某对杨宝德的又一顿训斥。

  博导,本该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热爱。但现实中,一些高校教师,却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仅使唤他们干一堆的杂事,还连他们的科研成果都占为己有,被学生不无讽刺地唤为“老板”。老板、老师,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老师关心的是学生的自我成长,老板关心的是员工的效益产出;学生出事,老师关心的是“是否安好”,老板关心的却是“是否被牵连”。

  如果周某与杨宝德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那么一旦杨宝德“学术无果”“出国无望”,大可一脚蹬了老板,再换一个新老板。可现实是,周某是老师,她掌握着杨宝德能否毕业的“生死大权”。而杨宝德又是硕博连读,这意味着一旦博士不能毕业,他就要从头来过,这对于一个家境困难的学生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而周某,顶着老师的头衔、享受着老板的待遇,却什么都不愿意付出,甚至出了事就躲得不见人影,几乎已经突破做人的底线了。可这样的人,在高校还不是少数。从靠抄袭学生作品获奖的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石某,到性侵学生的南昌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周某,不断异化的“师生关系”,正在引爆一系列的校园问题。而深究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高校的管理不善,难辞其咎。

  从国外引入的导师制,因在国内缺乏对导师的细化管理,使得导师权利过大,已成为当下高校不得不正视的一大问题。如何规范导师行为,优化导师制的管理?如何设置准入准出机制,让能者上劣者汰?如何在导师的管理中,让学生行使投票权……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导师制才能从“歪路”回归“正道”,还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培养一个学生殊为不易,培养一个博士更是难上加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也不得不承担各种压力,这些无法逃避,我们亦无法阻止。但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导师,在他们痛苦煎熬时,可以牵着他们的手,带他们安然地走完这一程。

标签: 学生;老板;导师;老师;导师制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106964946346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