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扒阻列车与满嘴跑火车的,谁该被处罚得更重些?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刘雪松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5日 20:14:49
合肥女子扒阻高铁列车事件,从事发到今天, 10天过去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停止了女教师的职务,公安机关责令其认错改正,并处2000元罚。至少到目前为止,有2位本与之无关的旁观者,也被卷进了道德与法治的漩涡。
合肥女子扒阻高铁列车事件,从事发到今天,10天过去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停止了女教师的职务,公安机关责令其认错改正,并处2000元罚。然而此案已了,但余波荡漾。至少到目前为止,有2位本与之无关的旁观者,也被卷进了道德与法治的漩涡。一位是网友,一位是节目主持人。
合肥女子扒门阻动车,涉事网友满嘴跑火车。视频传播之际,48岁的戴姓女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女教师老公是庐阳区刑警大队长,没有买票,已被免职审查,女教师行为导致300趟火车时间重新调整。很快,戴女子因散布谣言被合肥警方查获,等待她的是最高可以入刑的处罚。
最大的倒霉鬼是青岛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主持人在播报合肥女教师扒高铁的新闻时说,“你说这是个体育老师,我觉得还不违和”。然后口快的主持人麻烦来了,迫于舆论压力,电视台栏目组发布公告:一、责成主持人小单立即通过微博、微信作出诚挚道歉。二、即日起对《小单拍砖》节目进行停播整顿,对主持人小单予以停职。三、查实责任后,对当天值班相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主持人这句,是“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句网络用语的翻版。网上说说,大家一笑而过,没人当真。不料到了主持人嘴里,会意一笑的话语机智感被当成兹事大矣,寸有所短的机灵比喻被上纲上线一族视为歧视,于是低头、认错、接受处罚。
每一场社会关注的个案,都是一面法治的镜子。用法治的尺度去量,就能量出普法教育的效果。但是个案的典型意义,同时还在于同一个案下的处罚对比。很多时候一比较,人们会发现法治的尺子、尺度,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良好愿望那样,给出最为恰当的结果。比如这位造谣的女网友。
女网友的谣言,是在女教师扒车阻拦事件发生之后、视频广泛流传之际。事已发生,真相如何,相关部门如果发布的节奏跟上,涉事女网友的谣言便没有市场。所谓谣言止于真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此外从事后这个时间节点来看,不管女网友的谣言是否真有充满恶意的动因,其客观造成的对于社会的伤害程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此案真以入刑的基调来处理,人们难免会对照扒车女子的社会伤害程度,比较出执法的适当程度。
执法的适当性,这次已经成为这一个案发酵的截外生枝话题。个案发生之后,围绕舆论中关于“执法是不是太温柔”,很多极端的声音随之而起。最典型的一个观点就是,警察执法造成冲突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挺警察?今天你说执法太温柔,已经晚了。更有观点指责称,中国人,请不要再骂警察、再质疑警察。他们认为,15年前,警察一声怒吼就可以震慑犯罪,如今一群警察拿着枪都制服不了一个阻拦高铁的泼妇,这到底拜谁所赐?
这是偷换法律与法治概念的情绪宣泄,是转嫁矛盾焦点与本质的刻意抬杠。你跟他讲执法的适当性,他跟你讲执法权力的绝对性。你跟他讲法治不能软,他跟你说执法强硬的时候为什么你不支持。如此,个案的普法意义,被情绪化的权利之争所冲淡。似乎普法,只是针对群众的议题。似乎群众对于执法过程中的过度强硬与过于“温柔”,都是群众的认知不到位,而非执法的尺度不到位。
言归正传,再说主持人。
悲催的主持人卷进合肥女教师扒阻动车舆论事件,是因为被指对体育老师有侮辱之嫌。从一个公众人物、媒体人在平台上该不该使用网络用语,最后抬杠到体育教师“气愤无奈”,再到这句是不是为体育老师附加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标签,进而扩大到体育课不被重视、主持人用体育老师去比喻不讲规则的人是一种“极度无知”、“终究会让民族形象民族精神付出代价”……讨论到最后,这是要把主持人彻底压趴下才能解恨的节奏。
网友说得的,主持人在公众平台人能不能说,完全是个正确意识问题、是技术拿捏问题。这位主持人冲口说出来了,客观来说缺乏斟酌,也缺乏严肃。但网络语境下这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表述,即便到了公众平台,明了人一听也是仅用来表述这层意思的。当网上已经成了俯首可拾的意会用语,它并不会因为不太谨慎地出现在公共传播平台而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夸大这句网络用语对于体育教师、甚至体育事业的社会危害性,其实比这句话语夸张表述的特别用意本身,要可怕得多。
合肥女教师扒阻高铁,以及事件发酵过程中在社会上卷起的漩涡,都是由无数把无形的尺子在衡量的。法律是一把,不同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是各自一把,每个围观群众心里也有一把。把尺子用精、用准、用到极致,个案的试金石才能体现出法治的力量、普法的效果。
标签: 主持人;法治;个案;合肥;体育老师;教师;谣言;普法;执法;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