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命题方式多“走心”才能不“走样”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璐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20日 17:01:28

更多

任何一项有关教育的方式创新,都应该考虑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既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求老师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timg (2).jpg

  寒假将至,各高校学子们在期末大考中做着最后的“挣扎。与此同时,一些别具一格的命题方式也令人们眼前一亮,比如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思修课期末考试就放了个“大招”:一道“选出你本课程的授课教师,请在其照片对应括号内正确写出名字”的题目,不仅让一些学生一脸懵,而且一经网络发布后也引发网友围观。再有武汉大学2017级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学生在拿到《中国古代文学》考试的“试卷”也是意外不已,原来到手的只是出卷说明,另一张白纸才是真正的试卷,题目需要学生现场自己出。

  应该说,在当下的教育制度和考核方式下,考试通常是教师出题,学生按照要求作答。因为存在有所谓的打分标准和考试范围,所以大学里的很多考试往往都是“考试范围背一背,临考之前看一看”,所以部分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学生背诵能力的展现,这种考试方式的弊端很明显,那就是形成一套标准至上答案唯一的固化的思维模式。而这些新颖的命题方式或者不拘于考试范围或者反其道而行,多元化、接地气的命题方式,确实别出心裁,但应该看到,多元化的命题方式,走心的创新、有益的尝试都必须以检测学业真实水平的出发点。

  人们为这些新颖的命题方式点赞,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当下的命题方式单一化、同质化严重。很多需要真正应该被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粗浅的考试方式面前被过滤掉了,换言之,考试的目标和考试的内容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以何种形式恰如其分地呈现考试真正的价值,在规定的时间内真正考察学生所能掌握的核心要点。考试是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甚至是最终定性评判的一环,具有诊断、激励、调控和导向的功能。老师可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面临的短板,学生也可以正视自己的水平。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当然我们不能天真地去评判这种独特的命题方式的好坏,但透过这些方式的创新,一个问题愈加引入思考:如何既能检测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也能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从目前来看,这些方式多多少少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检测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与是否知道老师姓名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一个学生如果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真正学有所获,但即使真没有留意老师的姓名,恐怕也不能给予其“态度不端正的评价,反之有学生把心思放在和老师搞关系钻营上,对老师各种信息头头是道,但该学的没有掌握,他怎么能说成是态度端正呢?再如学生自主命题,很难确保在千篇一律授课方式下的学生能够真正拥有命题立意的能力,因为问题的关键点是在日常授课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稳住,我们能过

  所以,任何一项有关教育的方式创新,都应该考虑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既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求老师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否则一些“创新命题”很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主次颠倒,关注考试的形式而忽略了真正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当下的学生们越趋于个性化,命题方式追求相应的个性与创新无可厚非,但唯有“走心”,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才不会“走偏”。

标签: 学生;考试;命题方式;老师;试卷;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多元化;高校学子;授课教师;武汉大学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