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不要当那个闻过则怒的社会人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张萍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24日 08:27:54
医生电梯里劝阻吸烟,被劝老人突发心脏病离世,医生被判罚的新闻出来后,有网友感慨:彭宇案让“不敢扶”错成一时风气,这个案子难道要让“不敢劝”流行开来吗?
医生电梯里劝阻吸烟,被劝老人突发心脏病离世,医生被判罚的新闻出来后,有网友感慨:彭宇案让“不敢扶”错成一时风气,这个案子难道要让“不敢劝”流行开来吗?以后看见老人是不是都得绕着走?现在郑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推翻了之前要求医生补偿1.5万元的判罚,明确表示“在公共场所劝阻吸烟是合法的、维护公共利益的、应受鼓励的行为”,彻底消除了“不敢劝”的闪念和流言。
中级法院推翻原判决,是出于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需要,更是深知案例的社会示范意义,如何对这样一起充满偶然性的小概率事件定纷止争,其实背后关涉到的是非常广泛、极为常见的社会公德和社会风气问题。
中国拥有世界上1/3的烟民,虽还没有全国性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出台,但是包括郑州在内的二十多个城市已经颁布了公共场合禁烟条例。遗憾的是,公共场合抽烟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人人都知道不对,但是很少有人愿意站出来指出。本来,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一种合谋性沉默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学现象。再加上中国人讲圆融中庸、讲息事宁人、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不触及自身利益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指责抽烟者。然而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
也不是没有,我曾遇到在高铁上有乘客向乘务员反映闻到烟味,乘务员去洗手间找到了抽烟者。之后举报者进一步要求乘务员向大家公布处理结果,并且大声朗读《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乘务员很窘迫,也许是第一次遇到较真的乘客,她被迫表示对吸烟者进行过警告教育了,不久,列车广播开始播放禁烟提示,而车厢里响起了小小的掌声。
可见对公共场合抽烟这事,缺的不是是非观,而是发声、是当那个令人不悦的较真者,因为发声不只意味着勇气,同时也意味着承担,才有了敢不敢劝一说。而这种勇气,对于维护社会公德、社会风气不可或缺,也是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除了抽烟,面对插队、车窗抛物、随地吐痰、景点涂鸦等等看上去不大的失德行径,要不要往前一步指出来,考验着公民素质和勇气。不管老人走得多令人惋惜,医生杨君劝阻老人吸烟这个行为本身没有过错,并且这种发声值得鼓励,经过两轮审判,司法要维护的正是这个第一前提。
视角再打开一点,看杨医生笑话当然很不应该,而打着行侠仗义的旗号行污名化老人群体之实,也并不地道。这个案子本身是具有偶然性的小概率个案,是一种极致情形的现实演绎,没法拿来跟“老人摔倒不敢扶”类比。要说这个案子带来的启示,我倒是觉得相比让指出错误者注意措辞语气,把自己置于犯错者的位置,警示自己要勇于认错、做好情绪管理、有基本的耻感,更有价值。“路怒族”也好、“烟怒族”也罢,要么是不能容忍别人犯错,要么是不能容忍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社会生存,谁也不能保证任何时候不触犯任何规范,即使做不到闻过则喜,也万不能闻过则怒,否则面临的是一定“形象面子”和“道德里子”的全线溃败。
标签: 吸烟;老人;医生;乘务员;案子;公共场合;判罚;公共场所;维护;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