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潮赛】把棍棒教育当成传统文化教育?家长当反思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高若林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4月17日 12:27:12

更多

教育本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父母要在自己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若孩子一出现问题,就对其失望,然后放弃。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且需反思的。

1.jpg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家面向“问题孩子”的“善和传统文化基地”不仅用棍棒体罚学生,还借着传统文化教育名号让学生学习反科学内容。据新闻报道显示,该基地负责人为了使这些“问题孩子”听话,会使用戒尺体罚学生。该负责人更是声称曾把一个学生打得站不起来,全身都是淤青,而这一切均获得了家长的同意。

  更奇葩的是,该“基地”的老师并无教师资格证。据该“基地”负责人表示:“我这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教这个是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暂且先抛开该校有无办学资质以及是否存在打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幌子,实则行着棍棒教育之实的嫌疑。笔者想要探讨的是,难道孩子出了问题,家长就只能将其送往专门机构或靠棍棒教育才能解决吗?一味地希望孩子听话、乖巧、让自己省心,不惜将孩子送进一些“美名其曰”帮其重塑孩子的机构,并听之任之。完全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并主动放弃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家长无疑是不称职的。

  笔者曾经也是个“问题少年”,也曾让父母操碎了心。但父母并未就此放弃,而是选择耐心和笔者沟通交流。慢慢地,笔者开始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并痛改前非。反观该新闻,一开始就将孩子送进“基地”的父母,一开始的立场就是这孩子我教不好了,交给你们了,随便怎么折腾,最后还给我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就行。

  在父母这样的纵容下,校方自然不会有所顾忌,使用“屈打成招”式的方式使这些“问题学生”变得老实乖巧起来。而家长们看到这样立竿见影般的效果,又哪里会关心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自己的孩子转变如此之大呢?而孩子表面上是变得乖巧听话了,心理却会认为在学校遭遇的一切是学校和父母一起合谋来迫害自己的,从心理上自然会疏远父母。甚至可以说,这些孩子从坏到“好”的转变是被学校和父母逼出来的。

  但是,那些不懂教育、不懂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家长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只是简单地希望孩子变乖、变好,至于孩子心理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他们并不清楚。这种不称职的家长肯定不是个别现象,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懂得如何教育,不会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以至于将孩子送进一些特殊机构接受教育,甚至索性放任不管。这无疑是家长们的失职。在这个新闻中,该“基地”“挂着羊头卖狗肉”的行径固然可憎,但更为令人寒心的是家长们的默许。

  教育本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父母要在自己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若孩子一出现问题,就对其失望,然后放弃。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且需反思的。

  (高若林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6网络新闻与传播)

标签: 孩子;家长;父母;棍棒;基地;传统文化教育;体罚学生;问题孩子;戒尺;教师资格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4/W0201804174202621869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