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高考这件事,不要游戏不必执着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张萍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08日 19:05:53
最应该的后悔的是没有拼过,如果努力还无法达成,不要否定自己的可能性,都要挺起胸膛、理直气壮地活着。
早晨7时50分许,一名参加高考的男生因抑郁从自租房跳楼,经抢救无效死亡。知情人称,这是该生第3次报名参加高考。几个小时之后,网络媒体上出现了一位“佛系考生”——上海市西中学考场外,一位考生说因为发呆和睡觉,自己作文没写完,只写了几行。问起为何在考场发呆,他说:“高考又不是什么人生大事。”考前一晚,他还夜跑,吃了夜宵。
两个考生,两种态度。虽然不知道河北这位自杀考生有什么特殊经历,或者其他隐情;也不知道上海的这位考生的淡定的底气在哪里,是否有其他后招。但是一“执着”,一“游戏”,同一场考试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再次让人们产生对高考意义的思考。
宣扬不必为考试紧张无异于自欺欺人。作为打破阶层固化的最不坏的制度,高考与学生们今后的人生息息相关。每一个过来人深切体会到这种相关性,所以每年这三天,鼓噪起来为考生们打气加油。“静音护考”“绿灯送考”“三分钟开出临时身份证”,全社会都可以放下平日里锱铢必较的劲头,给考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妈妈们穿上叉开得高高的旗袍,爸爸们请假陪考,还有的一家几口出动在校门口给孩子打气助威。不乏有怪力乱神的、临时抱佛脚的,基本上大家也都宽容视之。因为对考试重要性有体会,连带着对考生家长们也宽容起来。
但无法忽视的是,随着高等教育扩大,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更值钱的“脑体倒挂”现象出现。社会上对“知识无用论”“大学无用论”的声音也不绝如缕。6月5日,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伊斯格鲁布驳斥了美国社会关于“不用读大学”的言论。他很客观地引用了研究数据,表明上过大学的学生,无论在经济回报率还是在幸福指数、健康度方面,都会强过没有上过大学的人。
你熬夜、起早、很少社交,在青春最好的年纪埋首书本,这些成本都是直接可量化的,所以你会认为它很昂贵珍稀。而你从高等教育中收到的益处却是难以量化的,尽管这个经历会切实“增加你的择业范围,扩大你对世界的认识,加深你理解社会文化的能力,并未终身学习提供基础,提高你应对变化的能力”。伊斯格鲁布校长提醒年轻人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要被学历无用论欺骗。这番言论对中国学生可能更有现实意义,如果在教育这一环节失去机会,跨越起来会更吃力。
一些“游戏高考”的人,也许从家庭出身、个人特长等其他方面已经获得了先发优势。但是对其他平凡的考生,推崇这种态度很不负责任。这一通过公正考试获得稀缺资源的机会,在每个考生乃至每个家庭那里,分量很不一样。即使通过特殊渠道优先拿到这一机会,不能好好把握,游戏视之,它也不会成为你生命中的垫脚石。
可是因此与高考死磕,甚至搭上性命,有什么可取的呢?先不谈尚且有复读的机会,既然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有竞争就一定有失利者,如果不幸成了失利者会怎么样?很遗憾无法做出什么有益指导,但中国人的古话在“惟有读书高”之外也有“行行出状元”。就像热传的日剧《龙樱》片段里的老师所说,考试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这很残酷,人生不一样,人生有很多正确答案。即使从有限的人生经验来看,也会发现人生更像“小径分岔的花园”,处处充满可能和风景,而不是什么恐怖的万人挤过独木桥。
不久之后,这场考试的结果会揭晓,希望全社会形成和声,告诉所有考生:最应该的后悔的是没有拼过,如果努力还无法达成,不要否定自己的可能性,都要挺起胸膛、理直气壮地活着。
标签: 考生;夜宵;人生;人生大事;网络媒体;中学考场;跳楼;租房;知情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