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物联网信息安全治理要赶早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程永高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9月06日 18:38:29
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相应专家,应尽快高效协作起来,结合技术及行业发展趋势,合力打造物联网安全生态。
黑客远程控制家用摄像头,非法获取敏感视频敲诈户主;随身应用的智能医疗设备,黑客能远程操控;英国、日本、中国查获多起相关案件……日前,“2018ISC互联网安全大会”在北京开幕,愈发严峻的物联网安全威胁,成为各方焦点。
基数大、扩散快、技术门槛低,物联网安全避无可避。近年来,数以亿计的设备接入物联网,其提供创新、互联的新服务,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然而,伴随着物联网设备基数的几何级增长,行业安全防护却始终脆弱。与之相伴,相应的诈骗和攻击行为,对用户隐私、基础网络环境安全冲击日渐突出。目前,以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为主要应用的消费物联网,成为网络安全重灾区。2017年8月,浙江某地警方查获被破解入侵家庭摄像头IP近万个,涉及浙江、云南、江西等多个省份。而按照目前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安全威胁就在大多数企业、家庭身边。及时整合监管部门、行业企业相关力量,大幅提升物联网安全治理效能,已是刻不容缓。
厂商逐利、标准滞后、立法缺乏,安全治理主导力量失位。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63亿个,而在2025年将达到252亿个。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会吸引诸多资本进入。然而在自发的市场竞争下,价格低廉、功能求新求快,成为众多设备生产商最吸睛的卖点,最有效的盈利路径,相应的安全问题被有意忽视。另一方面,作为新兴行业,物联网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管理刚刚起步,也没能发挥出强力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例如,行业公认主导者的缺乏,导致行业自律、标准迟迟难以建立。同样,监管机构未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前,设备生产商将安全投入置于首位更是难有动力。
安全关口前移,物联网安全治理须趁早。未来,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广泛,更多潜在的安全风险随时可能被触发。当下,从源头到产品流通、应用链,多角度强化安全措施,必须扎扎实实。首先,应强令物联网设备生产商加强安全投入,设备不仅出厂时有安全保障,在日后的长期使用中,厂商也必须跟进后续的安全管控,就像家电手机等行业售后服务类似。其次,安全技术标准建设及合规性检测,监管部门应不断强化。对安全问题责任方,要有行政处罚、以及巨额罚款。最后,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相应专家,应尽快高效协作起来,结合技术及行业发展趋势,合力打造物联网安全生态。
标签: 物联网;摄像头;安全威胁;安全;应用;黑客;设备生产商;智能;安全大会;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