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解决打车难需发挥市场之力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王玉宝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9月11日 19:37:42
健全的、制度化、自由竞争而非垄断的出租车市场,也需要监管者切实构建有力平台,解决四梁八柱问题。如果只注重出台“墙纸”性制度,不去抓落实,不从市场机制上驱除障碍,不敢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那么打车难就很难彻底根除。
9月8日至9月15日间,滴滴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暂停深夜时段的多款租车服务。一股前所未有的打车难和黑车猖獗,折磨着那些都市夜归人的回家之路。
怎么看待因滴滴夜间“停摆”带来的打车难?
首先,或许能让人心宽一点的是,滴滴的此项“停摆”仅延续一周。直白地说,那些担忧打车难的人,无需过度焦虑。其次,滴滴者,在国内交通领域已如“空气”。但是,鉴于滴滴“停摆”的时间设置在深夜。平心而论,这决定了其影响的人群毕竟有限,更主要是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在更广泛城乡,其影响或许远没有舆论所表现出来的声势那么大。
当然,并不是说大城市享受夜生活的人就活该受“黑车”的气。但是颇有意蕴的是,就在滴滴夜间“停摆”之后,坊间突然之间冒出许多声音。一些言论显露出“让你们责难滴滴,看你们上哪儿打车”“好好的一个滴滴被你们逼停了”的味道。这就需要说道几句了。
滴滴夜间“停摆”为都市人群带来不便,为多数人不乐见。但是,哪怕没有滴滴的日子再怎么不便,也不能成为网约车平台安全漏洞继续存在的理由。毕竟生命安危是第一位。稍微承受点不便,就放弃对安全的倒逼,这并非解决重大公共问题应有的理性态度。
其实,对于一线大城市特别是早晚高峰期的大城市而言,打车难何曾真正远去?网约车现身江湖之初,带来网约车数量膨胀,打车难貌似一度绝迹。而随着监管部门和地方开始提升网约车门槛,打车难就开始回潮,并非自今日始。借着这次滴滴“停摆”的骚动来反思,实际上,我们的城市并没有根除打车难。
打车难是一个症结,背后有市场深层次的问题。滴滴目前遭遇的困境是安全问题,但中国大城市出行市场的问题远不限于此。一个价格机制顺畅、市场充分竞争、供求均衡、有效运转的出租车市场,迄今仍未能真正成型。
因此,滴滴“停摆”带来的夜间打车难,恰应成为政府、社会、企业思考如何整体性解决出租车市场问题的契机。一方面,较为严厉的准入门槛,确实大大压缩了网约车市场的供给。另一方面,从价格机制来看,滴滴等网约车的价格在总体水平上仍低于或持平于巡游出租车。随着滴滴不断加大对司机的提成,这一价格水平越来越难以对网约车司机形成激励,刺激市场供应扩大。而多数网约车平台在利用价格机制调节供求方面又动辄受到舆论掣肘。往往一调价,就是骂声一片。平心而论,这并不符合市场规律,无法引导资源在网约车市场合理配置,实效的低价反而会加剧打车难。
安全,平台的责任难推卸,但又确非平台一家之责。安全隐患如果长期难以解决,监管必定难逃其咎。同样,健全的、制度化、自由竞争而非垄断的出租车市场,也需要监管者切实构建有力平台,解决四梁八柱问题。如果只注重出台“墙纸”性制度,不去抓落实,不从市场机制上驱除障碍,不敢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那么打车难就很难彻底根除。
标签: 车难;停摆;黑车;舆论;出租车市场;中国大陆地区;价格机制;豪华车;专车;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