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丨莫让流言加剧博士投江之殇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张萍 责任编辑
张萍
2018年10月15日 07:51:23
制止流言并非是对侯同学的遭遇冷漠待之,而是要在事实真相明了之前,以沉默保持基本的尊重,在真相明了之后,循因施策,关注相关群体的心理健康,及时干预。流言也反映出部分围观者的无知,任何人的的痛苦都应该得到正视和理解,学历高低与心理健康状况没有直接关联,谁也没有权利将他人的痛苦变成污名化一个群里的利剑,这种看客心理要不得。
“所以单纯就是,有那么点累了。”留下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浙大化工专业博士“侯京京”举身赴钱塘,昨天遗体已被打捞,确认遇难。
因为朋友圈一则焦急的寻人启事,侯京京的生死牵动人心,水上派出所民警、渔民、民间救援队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都为搜救侯同学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人们期盼着“博士回家”,期待着这只是虚惊一场。
与此同时,这位普通人眼里的“高材生”到底为何作出轻生选择,也成了人们的困惑所在。网友在讨论中提出各种猜测,有说博士生学业压力大的,就业难的,有说与导师关系不睦的,也有吐槽国内的学术科研氛围的,甚至有人抓住寻人启事中“身高166左右”这个信息点,拿矮个子男生的情感问题做文章。
在杭州警方的调查结论公布之前,这些猜测质疑显然不负责,也与侯京京在遗书中的自我表露大相径庭。侯同学在“遗言”中不忘澄清,“此生为止认识的没有坏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怪任何人”。至少从表面上看,他在努力为自己保留最后的体面,尽力掐灭身后可能的流言,让周围人免于自己的连累。遗憾的是,没能堵住悠悠众口。
将不负责的猜测非议加诸侯同学及其周围的亲人师友身上,是另外一种舆论暴力。打着关心的旗号,在事实不清的前提下哀叹“读书读傻了”,或者“博士心理承受能力就是差”,或者干脆用身边的见闻,脑补侯同学在学业、社交、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受挫经历。表面上看上不过是种“善意”的感慨,实际上字字句句都在“戳心”,都是在丑化当事人,污名化高学历者,继续伤害活着的亲属。这种舆论暴力极端案例,就是湖南新化“丈夫骗保假死,妻子携儿女殉情”这样的悲剧,在网络流传的妻子“戴某花”的绝笔信中,周围人对她这个“未亡人”的指责、羞辱,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制止流言并非是对侯同学的遭遇冷漠待之,而是要在事实真相明了之前,以沉默保持基本的尊重,在真相明了之后,循因施策,关注相关群体的心理健康,及时干预。流言也反映出部分围观者的无知,任何人的的痛苦都应该得到正视和理解,学历高低与心理健康状况没有直接关联,谁也没有权利将他人的痛苦变成污名化一个群里的利剑,这种看客心理要不得。
斯人已逝,这是个人的悲剧,家庭的创伤,更是国家社会的损失。侯同学没能与世界好好告别,但愿世界能留给侯同学最后的温柔。
标签: 博士;化工专业;流言;侯京京;舆论暴力;遗体;遇难;污名;寻人;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