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深评丨莫让泛滥的APP在校园继续肆虐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吴佳珅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13日 16:27:37

更多

我们期待涉事学校要勇于自查,斩断这条黑色利益链条。校方能够有着包容开阔的胸怀,对于那些不愿使用相关APP的学生应该有备选方案,给这部分群体以存在的合理空间。

timg (2).jpg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也成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种人群常用的软件。然而,在某些高校存在APP泛滥的现象。据报道,从选修课程APP到交电费APP,再到洗衣服APP,部分校园APP顶着“智能”的头衔,出着各种傻瓜的错误;软件频繁“罢工”、广告丛生,让使用者苦不堪言……。

  校园APP泛滥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并非今日才有。此前,就有媒体曝光“中小学生学习类APP”中出现涉黄乱象,北京、重庆、广东等多地的家长反映,不少学校推荐使用的作业APP成为了网络游戏的藏身之所。从见诸报端的相关报道来看,APP泛滥之象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其一,校方的强制使用推广是APP在校园里得以横行的前提。记者调查发现,校园APP与学生成绩、评优挂钩。某校要求用一个体育APP记录跑步次数,并将其计入体育课成绩。这样奇葩的规定让一位同学有了惊人的发现:“我在学校里看到过一个男生拿着4个手机在跑步。”

  这类高校强推APP的做法简单粗暴,“一言堂”式强迫学生使用,带着一股浓郁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派。有些学校有学校为推广APP更是大张旗鼓,开大会,要求每个人注册发言,并截图登记。不仅如此,甚至强推与大学学习和生活无关的APP。在这些学校管理者的潜意识中,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可以随意对学生发号施令。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校方动辄挥舞着大棒,以评优、考试成绩不合格做处罚。如此做派,不要说与现代高校的科学管理理念相差甚远,恐怕就连一个及格线都难以达到。

  其二,在校方强推广APP的表象之下,背后深层次的利益动机不可忽视。打水一个APP,记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无线一个APP……让学生如此折腾的APP,校方又不傻,不可能一无所知。既然如此,APP泛滥怎么会有生存空间?

  事出必有因。有的APP每次点击会自动跳出网游、贷款等广告。不少学生反映,一些APP的使用规则堪称“霸王条款”,“热水费一次最少充200元,余额不退。”知情人士透露,很多APP商家通过奖品、赞助或给回扣,让学校推广。这样看来,APP能够在校园肆虐就不难理解了。在利益驱动下,部分学校和APP商家勾兑,共享学生群体这块诱人的“唐僧肉”。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APP的合理适度推广对于智慧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然而,从目前所谓的洗澡、交电费、洗衣服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事都要使用专门APP这一现状来看,看似高科技智能化的APP,却给人徒增麻烦,实则是对智能的污名化。

  让人感慨的是,这些泛滥的APP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侵入众多校园,效率之高,涉及领域之广让人咋舌。除了商家精明,小算盘打得好以外,更离不开校方内部相关人员的纵容。在智能手机和APP出现之前,高校同样可以正常运转,很少听闻打开水、体育测试、连接网络之类的校园小事有啥大新闻。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小事的态度和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所大学管理水平的高低。造成今日校园APP泛滥这类乱象,所在高校难以推脱自身责任。我们期待涉事学校要勇于自查,斩断这条黑色利益链条。校方能够有着包容开阔的胸怀,对于那些不愿使用相关APP的学生应该有备选方案,给这部分群体以存在的合理空间。与此同时,上级相关部门能有效监管,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公之于众,还学生一个平静安宁的校园环境。

标签: 泛滥;校园;智能手机;高校;校方;电费;学生;衣服;选修课程;广告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