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看《十二怒汉》想起律师“风骨”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马建红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18日 20:42:49

更多

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大昌法治的时代,太需要像费先生这样的律师执业者了。

  原标题:看《十二怒汉》想起律师“风骨”

  熟悉美国电影《十二怒汉》剧情的人,都知道它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陪审团审判的故事。被关在一间闷热的屋子里的十二个人,在对一件谋杀案逐项“排除合理怀疑”之后,最终做出了被告人无罪的裁决。

7.jpg

  美国法庭剧中的场景都大致相同:法官坐在台前,身后是美国国旗;律师们在争辩着,口若悬河,思路清晰,在适当时刻抛出一个关键证据,让对方哑口无言;陪审员们坐在陪审席上,聚精会神地聆听,时而点头会意,时而摇头叹息,专注而庄重。可以说,美国的法庭剧基本上等同于律政剧。所以,当《十二怒汉》将场景转移到那间设施简陋、闷热难耐的小屋子里时,观众还真有些不适应。当这些在片中只有数字代号的人成为主角时,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号称从事“正义事业”的律师哪儿去了?    

  片中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情节,就是由亨利·方达饰演的8号陪审员,也即该片的主角与其他陪审员之间的一段对白中,为律师的“去向”揭开了谜底,“我觉得被告的律师并没有做过完整的交叉询问”,“很可能那个律师就是个大笨蛋。如果是我会请另一个律师来帮我做这场攸关我生死的辩护,我会希望我的律师反驳目击者的证词,至少他该试试。”原来陪审员之所以能“上位”,竟是因为律师的敷衍了事和漫不经心,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的失职,陪审员才不得已干了律师的活儿。

  影片没有说明被告的律师是否为公设辩护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从事法律援助的律师,不过,从《十二怒汉》上映的1957年这一时间节点来看,片中的被告成长于贫民窟,且他又被控实施一级谋杀,所以他的律师应该是一个公设辩护人。早在1932年,美国最高法院就在鲍威尔诉阿拉巴马州案中规定,各州法院应免费为被控死罪的穷苦被告人提供辩护律师。到了1938年,最高法院又在约翰逊诉则伯斯特案中裁定,无论被告人被指控是死罪或是其他刑事罪行,法庭都必须免费为贫穷的被告提供律师。不过,法律虽然作了规定,但相应的被告人也并不一定就能在法庭上得到律师的全力帮助。

  《十二怒汉》旨在渲染的是陪审团的作用,而它无疑也投射出了公设律师的有效辩护问题。美国最高法院在1963年做出了一个划时代的裁定,即要求各州法院应为被控刑事重罪的贫穷被告免费提供辩护律师。然而,贫穷被告人公正审判的状况却没有得到较大改观。理论上,公设律师必须是非常认真和有办案能力的,然而,正像弗里德曼在《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中所说的,“大部分的州并没有支付足够的酬金让这些人把事情做对,律师的酬金不理想,没有足够的金钱进行调查、找证人、DNA检验等。”弗里德曼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在20世纪90年代,一个在法学院刑法不及格的律师成了德克萨斯州哈里斯郡法官的宠儿,而这个律师在一件事上得了冠军:他的委托人被判处死刑的数量比美国其他任何律师都多得多。

  其实,律师能否进行有效辩护,与其所能得到的酬金无关,而与个人专业能力、操守和责任心有关。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大肆逮捕共产党嫌疑分子和进步人士,他们对共产党员的剿杀几乎无需法律手续。不过,由于租界的存在,使得凡是由租界巡捕抓去的政治犯,在移交中国政府之前,都须在特区法庭开审一次,被告可以请律师辩护,只是这种辩护的形式意义更大于实质意义,一般而言,有共产嫌疑的被告,既没有普通律师肯出庭为其辩护,也没有因辩护而释放过被抓进去的人。然而,据陈夏红《风骨——新旧时代的政法学人》一书的记载,费青(即费孝通先生的哥哥)在上海执业律师期间,曾经办过一个被诬为共产嫌疑的政治案件。涉案的当事人是一个小学校长和两名教员,他们因为共产党嫌疑被捕,而国民党当局的核心证据,是一位号称已“自首”的“共产党员”的证词,即“曾和这几个被告在他们学校里,开过几次共产党的秘密会议”。在法庭上,费青出其不意地请求法官命令证人将其所说的“去过几次”的学校地址和格局简单画出来,然后又命令曾去该校拘捕三位被告的巡捕也画出该校的地址和格局,结果是两个“校园”大相径庭,证人的谎言不攻自破,法官只得当庭释放了一名被告。在当时风声鹤唳的环境下,费青先生接这样的案子本身就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有被暗杀之虞,而接了案子后又没有按当局给的剧本去表演,而是积极为当事人进行有效的辩护,其勇气、智慧与操守,确乎能承载得起“风骨”二字。

  《十二怒汉》中不曾露面的公设辩护人及《风骨》中的费青先生,其故事虽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中,却都有协助完善程序之意,只是不同的操行与用心,才有了辩护有效与否的差异。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大昌法治的时代,太需要像费先生这样的律师执业者了。

标签: 律师;被告;辩护;陪审员;风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31862576079019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