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浙江百村故事·廿二丨浙南菇神吴三公——庆元龙岩村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庆元农办    责任编辑 吴晔
2017年04月14日 12:41:44

更多

书写“千村故事”话风流,共展美丽乡村历史悠。2017年3月,为进一步弘扬浙江优秀历史文化,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学习有理]与浙江农林大学联合推出一档“音频+图文”的浙江千村故事栏目,首期精选百村故事与广大读者重温乡愁记忆。

  龙岩村隶属于庆元县百山祖镇,地处百山祖东麓,东靠景宁,北连龙泉,全村600余人,吴姓占95%以上,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村民世代以栽培香菇为生。

QQ图片20170414093819.png

  唐宋之交,龙岩村出了一位栽培香菇的能人,名叫吴继山。因在家排行第三,后人便尊称他为吴三公。

  吴三公世居深山,以狩猎与采集野生蕈菌为生。他发现阔叶树木死后,用刀斧砍伤皮层,便会长出菇类,且多砍多出,少砍少出。菇木上整齐的、白如霜花的刀痕,被三公称为“花”,这一手法被称为“砍花法”。生长出的菇滋味甜美,食之可健体却病。如果人体皮肉为刀斧所伤,将这种菇嚼烂涂抹伤处,颇有奇效。

  吴三公反复实验,还发现有些阔叶树朽木虽经刀斧砍过,却经多年长不出菇,便以斧头猛击之。数日之后,遍数出菇,菇民以后称此为“惊蕈法”,以为是吴三公借用神力所至。惊蕈法成为后世菇民之特殊技艺,世代流传。

QQ图片20170414093837.png

  对于吴三公做香菇,当地有这样的传说。有一年,温州有个客商到龙岩买木材,客商要的是杉树,而吴三公却砍了一大片栲树和米榆。结果客商拒收,这些木材在山上任凭风吹雨淋,无人问津。谁知,到了冬天,满山的栲树、米榆都长出了一朵朵小雨伞般的东西,三公采了一兜回来,煮熟一尝,味道很香,便把它取名叫香菇。从此,三公天天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成干。有一次,天上飞来一群白鹇,把香菇吃得一颗不剩,吴三公很生气,举起斧头在菇树上乱砍乱捶了一番,谁料第二天,那些被斧头砍过的地方,便长出了更多的香菇。

  从此以后,吴三公把做香菇的方法传给了自己的后代。时间久了,邻近的龙泉、景宁两县百姓也学会了做菇。当地的民谣唱道:“朱皇钦封龙庆景,国师讨来做香菇”。明朝洪武年间,处州香菇入贡,被朝廷列为佳品,民间传为国师的刘伯温就对朱元璋说,处州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生活艰难,朝廷要多加扶持。朱元璋将香菇生产的专利权赐给龙、庆、景三县百姓,并封赠吴三公为“羹食公侯”。万历三年,皇帝又敕封为“判府相公”,后世菇民奉吴三公为“菇神”,并建了规模宏大的凤阳庙,设菇神之位,年年祭祀。

QQ图片20170414093849.png

龙泉香菇市场

  龙岩村作为吴三公的故乡,至今保存着很多与吴三公有关的事象与遗迹,包括吴三公祠、吴三公故居、吴三公墓等。龙岩村的各处都体现着香菇文化。龙岩村现存的《吴氏宗谱》也记载了吴三公的事迹。

  每逢农历三月十七(吴三公的生日)、农历八月十三(吴三公的卒日),龙岩村民都会在吴三公的神位前,点烛上香,供筵祭祀,形成龙岩村特有的香菇文化。

标签: 百村故事;香菇栽培;龙岩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4/W02017041434816407847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