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转型升级组合拳专论 正文

践行“两山”理论 全力打好“五水共治”转型升级组合拳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作者:王延隆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1月18日 16:50:14

更多

我省全面贯彻“两山”理论,全力打好“五水共治”转型升级组合拳,实现了全域全程全民治水,成效显著,诗画江南的清波碧水润泽浙江大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维,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我省全面贯彻“两山”理论,全力打好“五水共治”转型升级组合拳,实现了全域全程全民治水,成效显著,诗画江南的清波碧水润泽浙江大地。

助推转型升级,融入经济建设

  践行“两山”理论必须坚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五水共治”形成的浙江经验,不是用停止发展的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

  “五水共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倒逼机制。2015年,全省的电镀、印染、制革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已关停2219家,整治提升3465家,22个特色污染行业整治关闭3108家,整治提升6403家。治水作为一种标准、门槛和尺度,以外部巨大推动力促进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五水共治”也是经济发展的供给侧改革。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等工程,以有效投资带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广阔发展空间。2016年以来,浙江共有1282个聚焦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高达13793亿元,在这些项目中,生态治理和水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主战场。通过产业联动、科技联动、区域联动,治水必将倒逼转型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未来浙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均衡性发展将提供积极有力的支撑。

img-1483223654510.png

创新制度机制,融入政治建设

  践行“两山”理论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制度创新。我省建立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是地方政府对河道水环境质量负责的基本制度,体现了领导负责制与部门分工负责制的结合。

  建立河长治水推进机制,制定“一河一策”,推进“河长制”覆盖扩面,努力延伸到村,不断完善河长治水网络,确保各级河长“管、治、保”职责履行到位。实行最严格的河长追责制,把“河长制”考核与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合起来,考核结果纳入“五水共治”和各级生态建设考核体系。

  建立完善多元治水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确保治水工程成为廉洁工程。着力发挥各类主体的监督作用,运用行政督查、人大执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等多种监督方法和载体,通过明察暗访、典型曝光、问效问责等方式,形成强大震慑力。

重视环境民生,融入社会建设

  践行“两山”理论必须以治水为切入口融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我省以“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为载体,推进环境民生的改善。

  把“五水共治”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集中落实一批立时见效的应急项目,启动一批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千里海塘”式的大工程大项目。大兴农田水利,既要抓好大型水利工程“大动脉”,又要注重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我省计划到2017年,全省建设十大蓄水调水排水等骨干型枢纽工程。全省每年除险加固一百座水库,加固五百公里海塘河堤。全省每年高质量高标准治理一千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整治疏浚两千公里河道。全省每年清疏一万公里给排水管道;增加一百万立方米/小时的入海强排(机排)能力,增加十万立方米/小时的城市内涝应急强排(机排)能力,新增受益一百万户以上农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通达到户。

8c4f3da7-2493-48ab-b4e5-a340292c8275.jpg

弘扬生态文化,融入文化建设

  “五水共治”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生态文化和治水文化的宣扬和创新。

  把治水的过程当作是传播生态文化的过程,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五水共治”中的公众参与,将人类的道德情怀推广到大自然,覆盖到每一个生灵,培育尊重自然、爱护生命、护育环境的伦理情操,承担起呵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和义务,让公众养成爱水护水的精神文明新风尚。

  塑造新时代的浙江治水文化。我省通过组织治水文学采风,创作治水文艺精品,制作治水电视专题片,建设治水主题公园和文化广场,开展了治水成果展示展览等活动,大力培育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水文化,弘扬了文明新风尚。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6年10月21日,原标题《五水共治:“两山”理论的浙江实践》,原作者 王延隆,编辑 吴晔)

标签: 五水共治;转型升级组合拳;河长制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zxzt/201701/W0201701186031753214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