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本是纯净地,何处惹尘埃?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杜博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5日 20:14:11
“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大家都是羊。 ”.“雪乡宰客”事件余波未平, 1月14日,网络上一段视频曝光,一位疑似雪乡女导游让游客购买1680元的游乐项目时,说出了这样的话。
“九个月磨刀,
三个月宰羊,
大家都是羊。”
“雪乡宰客”事件余波未平,1月14日,网络上一段视频曝光,一位疑似雪乡女导游让游客购买1680元的游乐项目时,说出了这样的话。
作为一个东北人,当我看到这则消息,愤怒之余,更感悲哀。
十几岁起离家求学,也许时间会自动美化记忆,但生活中许多真切的体验都是美好的,既有憨厚朴实的群像,也遇到过数不胜数的侠义心肠,甚至有在机场托运行李超重都可以“抹零”(东北话,比如称重该收123块钱,只取整数收100)的大方慷慨。这大概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东北。前几天,看到很多网友回忆“十几年前的另一番景象”,就有人也说道,自己2004年第一次去雪乡时,“山民纯朴的你都不好意思住,住一晚10块,吃一天一人十元,酸菜白肉,炒山珍,大棒骨等等,主食、自酿小酒免费,天堂”,但2014年再去,体验已经完全不一样。
网上有一拨人叫“地域黑”,大概就是“东北银啥都能干出来”的武断论者;还有一拨人也挺厉害,看到东北被“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回骂,“你们XX人也不是好东西”,当然,到了这一步就没法往下唠了。
因为对外人来说,“一棒子打死”当然比理性归因更容易,对东北人来说,用户语言捍卫家乡也比行动更容易。都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也都有不理性的因素。
今天的东北在中国,以经济视角审视,无疑是落后的。也许长时间在主流叙事的落后语境中行走,东北人的自尊心也极强,一部分就表现在当家乡遭遇负面消息时,自省的声音不多,“不来拉倒”的强横回应倒是不少;还有一些东北人骨子里是自豪的,从黑土沃野、大江大河的物产丰饶,从上世纪20年代轮轨辐辏、华洋杂集,“与欧美各城市并驾齐驱”的“远东巨市”的繁华,再到“共和国长子”的豪气干云,昨日辉煌如斯,岂容不了解的“外人”言语戏谑?所以,一旦出现负面消息,大部分东北人表示“不服”,也因此或多或少稀释了对现实问题的观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观东北自身,也存在观念上的滞后。前几天,丁香园创始人讲到为什么从哈尔滨迁到杭州,也表达了这层意思,那是当他向政府部门提出自己的创业创意时,政府工作人员回应说,想法不错,但有文化的人都不上网。这也许是个例,但回想一下“投资不过山海关”“关门打狗”这些外来投资者、创业者的指控,我们谁都不能否认,我们的家乡,在现代服务观念上是真的落后了。
往深层里说,这是因为东北是一个“厚人情社会”。乡土中国的社会格局,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差序格局”。在这种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以“人情”作为处事的标准。这种凡事讲究个“人情”的情况,在东北尤甚。当靠面子办事、靠关系办事也或多或少衍生到政治领域时,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阻力。
在民间经济领域,也是相似的风景。雪乡旅游业在十几年间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从曾经的人迹罕至,到一年要接待几十万人,人际关系也从单纯的邻里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其中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是给旧的社会秩序带来严峻挑战,从“稀客”到“羊”,对待游客的态度之变,正是最刺眼的注脚之一。虽然不乏从业者来自外地,倒逼本地淳朴的乡民从故土搬离,但不规范的旅游业现状在一个地方呈“现象级”出现,也必然有着不容推诿的主观原因。当旧的人情社会的根基瓦解,新的规则制度尚未建立,其间稗草必然野蛮生长。这也许是雪乡在通往现代性之路上必须付出的代价吧,虽然信誉、名声的代价已然是不能承受之重。
而信用的重建,尚不知要花掉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此番距离“雪乡宰客”的风口浪尖刚刚过去不久,伤疤未愈疼痛已忘,就赤裸裸重出江湖“磨刀宰羊”,更凸显了刮骨疗毒、大破大立的刻不容缓。
直面自己,也许比直面敌人更困难。这场转型,必定艰难。希望那些仗义正直、朴实善良并未过时,想一想那些林海雪原间铮铮铁骨的不屈抗争,想一想一穷二白时埋头苦干的自强不息,面对困难又何曾怕过!再想一想在同一片土地,明天的故事应该怎样续写?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希望这片纯净淳朴的大地,能早日洗尽铅华,重归纯白无瑕的童话之地。
标签: 雪乡;人情社会;宰客;家乡;稀客;磨刀;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