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丨看着解气的私力救济,或许就是悲剧的摇篮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顾波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8月30日 08:16:02
如果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公权力的救助,但凡稍有常识,谁会选择不靠谱的“以牙还牙”呢?
8月27日,在江苏昆山,一宝马车想抢自行车道行驶,并压白线逼停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双方争执不下。宝马车主从车上拿出刀对电动车主进行挥砍。不料刀不慎掉落,电动车主捡起反向宝马车主砍去。28日晚间,昆山公安发布通报:宝马车主刘某某因抢救无效死亡。
我仔细看过全过程的监控视频,应该说直至最后10多秒夺刀追砍之前,电动车一直是受害占理的一方,以至于悲剧发生后还有不少网友为其叫屈。不过可惜的是,即便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也不难得出结论——电动车主的反击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正当防卫。随着司法的介入,可以想见,当事的两个家庭都将陷入各自的不幸中。
在面对宝马车主挑衅时,电动车主选择了以暴制暴,也就是不诉诸公权,而相信拳头的“私力救济”。如果没有最后致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这件事可能就成了“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都市传说,收获无数点赞转发。
这种快意恩仇,以牙还牙,引发围观者击节叫好的案例并不鲜见。自古以来,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的朴素正义观在中国有着众多的拥趸。即便在法制完善的当下,在某些情境中,公众还是不太相信包括警方在内的公权力能够有效地伸张正义,比如当侵害的一方是老人、病人之类的“弱势群体”时,包括警察在内执法人员往往倾向于和稀泥式的调解而非依法惩处,这就更加助长了寻求私力救济,“江湖事江湖了”的冲动。在不需要承担后果的看客的鼓噪之下,当事人热血上涌,无法有效地掌握分寸,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过去,私力救济的发生往往和具体的情境密切相联。比如《水浒传》中“杨志卖刀”一节,假设挑衅没有发生在闹市之中,没有吃瓜围观者的起哄,牛二未必会步步相逼,一向隐忍的杨志或许就不会怒而拔刀。在社交媒体,短视频APP野蛮生长的今天,一些只求痛快解气,不讲依法依规的“反击”案例广为传播,将戾气扩散到众多网民中,无形中为私力救济的滥觞埋下了种子。
尽管私力救济古已有之,并在某种程度上披上了“正义”的色彩,但却和法制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冲动之下的当事人往往无法控制反击的程度,最后自身也成了违法者,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因为被没牵绳的宠物犬吓到就想出投毒的法子,遇到债务纠纷就采取曝光他人隐私,张贴网络大字报进行人身攻击的方式,却不知道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远比一般性的违法严重得多。
正因为私力救济的手段、程度、结果的不可控,随着文明的进步,我们才会逐步将其排除在选项之外。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甚至全面禁止了颇具骑士精神的一对一决斗,转而用法律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考虑到国人普遍的侠义情节,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站稳立场,坚守底线,切不可为私力救济、同态复仇的正当性背书,为其推波助澜。
当然,除了让公众认识到私力救济的不可测性和法律风险,有效提高法治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公权力的救助,但凡稍有常识,谁会选择不靠谱的“以牙还牙”呢?
标签: 车主;救济;电动车;行驶;江苏昆山;死亡;车道;争执;掉落;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