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科大讯飞那点事比黎曼猜想还复杂?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9月25日 23:29:39
如果“AI智能翻译”产品还只是处于“人机耦合”的研发阶段,那么,这样的成果确实还没到大肆进行张扬的时候。
上周末,一位同声翻译在网络媒体上发文,声称其与同伴在某个同声传译场合中,其翻译成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科大讯飞以文字形式上传在屏幕上,整场活动中科大讯飞只标注了“AI智能翻译”的字眼,并未提示有人工介入。这个网文,引发了舆论对科大讯飞“造假”的怀疑。
对此怀疑,科大讯飞有关人士回应道:“尽管机器翻译获得发展,明年能达到英语专业8级的水平,但依然没办法代替同传。科大讯飞没有提到AI同传,并没有造假吹牛,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误会。”科大讯飞相关人士并就此解释了智能会议系统的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全自动翻译,系统识别中文转化成外语,同步显示在屏幕上;另外一种就是在专业的会议上,直接获取现场同传的声音,再同步到大屏幕上。“科大讯飞没有做混淆,而同传的对接是由会议主办方联系的。”
科大讯飞在回应中说,上述第二种工作模式是人机耦合,可以降低同传工作者工作强度、赋能翻译人员。这个回应,没有得到现场同声传译的认可:在该场会议的进行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感觉到任何实质工作量上的减少。而被社交媒体认证身份为“卓译同声翻译工作室高级顾问靳萌”的网络用户,也发文称:“之前有翻译公司找过我翻讯飞的会,说甲方给的条件是不能说出是真人在翻译,否则就不要接。”
科大讯飞有关“AI智能翻译”的事有这么复杂么?其实,每一个曾经获悉过科大讯飞“AI智能翻译”信息的人,都可问问自己,当初你所得到的科大讯飞“AI智能翻译”的概念,究竟重叠于或者更接近于上述哪种场景?如果人们是从科大讯飞的上述回应中,才第一次听说其“AI智能翻译”是“人机耦合”的话,那么,这说明以往人们通过接收信息而形成的“意思自治”并无错误,造成人们对科大讯飞“AI智能翻译”错误认知的,应该是信息传达的偏差。
科技研发,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投资、补贴等项目的研发,容易在出成果的压力下急不择词,造成夸大研发成绩的效果。对AI领域里的事,普通公众、甚至是隔行的科技工作者,也常常不明就里,“听之任之”。因此,明晰概念、避免误解的最好方式,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利用公众对AI的隔膜,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擦边碰瓷,有意无意误导公众,一旦事发,又可振振有词,声言早就有话,只是人们没有能力理解而已……
恰在昨天,89岁的英国著名数学家阿蒂亚宣称其用“简单”而“全新”的方法,证明了已经存在了159年而无解的黎曼猜想。相比科大讯飞的“AI智能翻译”,相信黎曼猜想是更加小众的话题。不过,人们关注黎曼猜想是否被证明,并非是想弄明白这个猜想及其证明本身,而是好奇人类智慧何以能够猜设和证明这样的问题。当然,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无论阿蒂亚的证明是否最终为同行所认可,其证明都必须以清楚明白的数学语言写出,决不能以语焉不详的证明来通过同行审议。
对于“AI智能翻译”——不仅仅是科大讯飞的此类产品,普通公众虽然不必像投资人那样非要弄明白会场翻译究竟是“AI智能翻译”产品的自动翻译,还是同声传译的翻译,或者是“人机耦合”的翻译,但却是这些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这些产品市场的需求方。如果“AI智能翻译”产品还只是处于“人机耦合”的研发阶段,那么,这样的成果确实还没到大肆进行张扬的时候。
标签: AI智能翻译;科大讯飞;智能翻译;同声传译;黎曼;科大讯;阿蒂亚;屏幕;造假;发文